中国乡村旅游网改版上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中国乡村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榜 > 农旅头条 >

铜帮铁底饮马河——三里河的传说

时间:2018-05-10 21:07人气:来源: 未知

铜帮铁底饮马河——三里河的传说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在老迁安县城的东北,原有一条环城而流、似镜的小河,因距县城三里而得名,人们管它叫三里河。

别看河不大,历史可不短。追溯三里河的源头,最远可到迁安镇潘营村北的庙山,庙山东侧是连绵起伏的白色沙坡,沙坡的底部形成了数条水沟,最有名的有泉水沟、柳树沟和火气沟,泉水沟源于杨团堡村和洗甲河村之间的山沟里,沟口有以此沟命名的小村庄泉水沟村,泉水沟村现在是属于迁安镇白沙坡村的自然村,在泉水沟村南,柳树沟、火气沟、与泉水沟三条沟溪流汇合南下,到杨团堡村西水势变大,形成了众多低洼的水塘,因地势低洼,经常内涝,周边村庄的村民们用舀水的水瓢淘干洼地里的水,然后耕种作物,因此村名都称为团瓢,著名的魏家团瓢、陈家团瓢、李家团瓢和杨家团瓢合称“四大团瓢”。

河水经过四大团瓢,就来到了唐王征东安营扎寨的村庄,小寨和新寨村,当年唐王征东先在现在的小寨村的位置扎寨,起初规模不大,故称小寨,后来军队增多,在小寨村南岳孤山脚下又扎一寨,人称新立寨,简称新寨。河水从小寨段正式称为三里河。因为三里河流经岳孤山前,所以又有个古雅的名字,叫岳孤水别看三里河不长,她还有一条支流,就是发源于扣庄乡十里营村的十里河,十里河在迁安城东南10里处从芦沟堡村南注入三里河,三里河又南行3里许注入滦河。

据旧县志记载,三里“暑天愈凉,严冬不冰”。不仅如此,三里河还干旱时不浅,阴雨季节不涨,虽然夏季经常遭到暴雨、洪水冲刷,从未发生坍塌改道的现象。这其中缘故,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当年唐王李世民征东,率领秦琼、尉迟恭和罗成等众将从长安起兵,刚刚进宫的武才人(就是武媚娘、后来登基的女皇武则天)因聪明慧智,被太宗召幸随军东征。大军一路来到迁安地界,当时人困马乏,马渴得已无力行走,只好扎下营寨,即现在的小寨和新寨,寻找水源,派兵四处打探,均无池沼水源。

一筹莫展之际,唐王问身边的才人武媚娘,可有良策,武才人环顾四周,见此地北邻山坡,四周沟坎围绕,中间地势低洼,几块卵石卧在地下,似有河流故道,建议皇上在此挖石寻泉,太宗将信将疑,但因口渴难耐,情急之中,立马抬枪,向地猛刺,瞬间泉水喷涌,水花四溅,众将一看欣喜过望,也纷纷挖地,顷刻泉涌成河,马喝到清洌甘甜的河水后,精神倍增。唐王见状,十分高兴,高声说道:“我要此河铜帮铁底,长供我将士饮马”。因三里河受了钦封,故又名“铜帮铁底饮马河”。

因武才人喜欢荷花和牡丹,唐王名军士在寨中引种荷花,于是有了小寨村中间的荷花池,在泉水池边又种了牡丹,又因武才人献计有功,遂命人在北面岳孤山南坡之上,建一古刹以示纪念,山顶古刹名朝阳庵,建筑雄伟,雕梁画栋,香火盛极一时。后来,唐王征东过程中在迁安发生了龙山月下访白袍,发现小将薛礼,收降姜辛本姜辛霸兄弟,罗成在淤泥河遇难,薛礼淤泥河救驾等众多传奇故事。

(当年唐王为武媚娘引种的牡丹)

早年三里河畔垂柳成荫,水中芦苇丛生,鱼蟹成群,水面鸭鹅结队,景色迷人。后曾一度被两岸的工业废水污染,成为一条废弃的河流,严重影响两岸百姓的生活。2007年,迁安市委、市政府下令重修三里河,把三里河建成一条集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生态走廊,横穿市区而过,三里河又成为迁安市区的一道亮丽景观。

(扫一扫关注乡村旅游网)

中国乡村旅游网报道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乡村旅游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