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网改版上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中国乡村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榜 > 农旅头条 >

让你撩准游客的心——乡村旅游的六大体验开发模式

时间:2018-04-30 21:33人气:来源: 未知

让你撩准游客的心——乡村旅游的六大开发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如何振兴,农村如何美起来农民如何富起来,农业如何强起来。如今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中越来越多的重视民俗文化,通过民俗文化的展现来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中国乡村旅游网主编为业界总结了六大乡村文化开发模式,对景区对游客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家赶紧去看看吧。

集锦荟萃式

集锦荟萃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河北民俗文化村或者北方民俗文化展。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民俗文化,值得注意的是集中复制过程中不要遗失了所展示文化的精髓。

(山叶口庙会)

复古再现式

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

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受众群体不适合年轻人和孩子。

(杨家坡梨花节)

原地浓缩式

原地浓缩式是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被时代冲淡,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如节庆、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

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西江千户苗寨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

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点模仿真迹有表演虚假的感觉

(亚滦湾桃花节)

原生自然式

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

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新西兰毛利人村落等。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

主题附会式

主题附会式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苏州网师园的白天与黑夜如苏州名园“网师”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但后来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迁安的夜景,乡村的夜晚,星星和月亮、山川溪流鸡鸣犬吠都可以与旅游业态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体验项目。

以上五种模式既可以长期存在也可以很短时间激发旅游人流带动火爆市场。

短期表现式

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故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展现了民间文化港捷的艺术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民众远途而来欣赏(这本身即是旅游行为),进而吸引游客前往贵州旅游。吴桥的杂技和马戏。


(扫一扫关注乡村旅游网)

中国乡村旅游网报道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乡村旅游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