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网改版上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中国乡村旅游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榜 > 农旅头条 >

迁安镇村庄地名探源(二)——中国乡村旅游网整理

时间:2016-10-08 16:05人气:来源: 未知

迁安镇村庄地名探源(二)——中国乡村旅游网整理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接上期)网站编辑查考《河北省村镇辞典》,把迁安镇所有村庄地名来源收集齐了。

前坨 耕地288亩,346口人。前坨始建于元朝,原名蒿子坨。详情见中国乡村旅游网站www.zgxclywz.com上期后坨村词条。

三里营 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467亩,640口人。

据史书记载:明朝年代,李家哥三逃难至此定居,逐渐行成了小村庄。因南至迁安县城十字街三里,东至新寨老爷庙三里,北至吉兰庄老爷庙三里,故名三里营。

三李庄 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1423亩,2443口人。

据碑文和家谱记载:燕王扫北时,南京大柳树李氏兄三弟逃难至此,自称为三李庄,沿用至今。村里有手抄毛头纸的绝活。

沙河子 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1986亩,2091口人。

据传:村东有一个大沙丘,日久天长从沙丘冲下来的水把地面冲出一条河沟,故取名沙河子村。村中姓马的较多,马姓有吃素习惯。

上屋 耕地1444亩,931口人。

据传说:明万历年间:村里有座庙,庙里的钟上写有“上五里”,古村名定为上五里。后村人依靠谐音取名上屋。

商庄 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578亩,804口人。

据碑文记载:明朝年间,老祖爷马业敏由山东逃荒至此落户,在这儿以种田和手工抄纸为生。村西头有一个尚家庄,后来就以谐音叫商庄,沿用至今。

省庄 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1200亩,1958口人。

据史书记载:省庄村于唐代建村。关于村名的起源,众说纷纭,无从考证。中国乡村旅游网站www.zgxclywz.com欢迎知其详情者向网站赐教,说明村子来历。

石碑庄 总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369亩,328口人。

据说:解放前石碑庄村有两户人家,给东坎上姓李的有钱户看坟,坟的周围立的是刻有龙虎图案的石头牌子。故取名为石碑庄。

石辛庄 耕地475亩,756口人。

据传:古人在石旁建立新庄名石新庄,后演变为石辛庄。

石岩庄 耕地737亩,965口人。

据《迁安县志》记载:村东有一座古庙,名增福庙,庙设钟楼,钟重数百斤,钟上载文刻有村名石家庄,因石氏先居此地而得名。后来宋朝范仲淹后裔和尚氏、朱氏等家族先后落居,明末时期,经范氏提议,将村名改为石岩庄,沿用至今。过去这村生产的麻绳远近闻名。

四体村 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2118亩,1771口人。

据传说:光绪年间(1886年),王家祖先逃难于此,盖起简易窝棚定居,所以取名王家窝铺,后又有新姓迁至此地,有名蔡家窝铺,李家窝铺,新立庄。解放后这四个窝铺合成四体村,沿用至今。

苏各庄 耕地495亩,793口人。

据说:苏各庄历史悠久,早在一千一百年前前,有苏、葛两家逃荒来到此地立庄,故名。清光绪年间,苏家搬走,葛家也无音信,其他人氏相继来此定居,村西南有葛家坟,东南有苏家坟。村里祖辈有抄纸、赶车、黄台渡口摆船、拉码头久负盛名。

汤辛庄 总面积15平方公里,1362亩,1016口人。

据说:唐朝唐王东征时留下汤、杨两姓定居,经汤、杨两家商定,因汤氏人多,取名汤新庄,后演变成汤辛庄,沿用至今。

洼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