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庙的传说(民间故事)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迁安市杨店子镇南部有一个小村庄,原来叫东小庄,因村东有一座蚕姑庙,后来就改称蚕姑庙村了,关于蚕姑庙村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从前在蚕姑庙村南五里有一个小店村,也就是现在的赵店子镇小店村,小店村有三个异性姐妹,分别姓姜、席、白,三位姑娘勤劳善良,以养蚕为业。那时候,因为生产工具落后,蚕茧欧丝是很难的技术,很少有人会欧丝,更谈不上织绸缎了。所以起初三姐妹只会养蚕,不会抽丝织布。蚕茧都交到距离小店北二十里挂云山脚下的高引铺。
高引铺村有一户张家夫妇,丈夫叫张葛,妻子名叫轩绣娘,是传说中轩辕部落的后人,从嫘祖那里传承了沤茧抽丝、纺线织布的技术。绣娘不仅是欧丝织绸的能手,也是据树织布的能手。大五里挂云山中葛坡的藤条和桑皮,绣娘都让张葛采来沤泡,自己用藤条纤维织成葛布。《山海经·海外北经》有明确的记载:“欧丝之野在跂踵东,一女子方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有百仞而无枝。”关于绣娘欧丝的记载在《大荒北经》同样也有。《山海经》里欧丝记录说的就是这个绣娘欧丝的活动。
(欢迎登陆网站www.zgxclywz.com欣赏更多精彩民间故事)
因为每年都去高引铺张家交蚕茧,三位姑娘与绣娘非常熟悉了,绣娘看三位姑娘勤劳善良,就想把抽丝的技术传给她们,听说能把欧丝的技术传给自己。三姐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于是她们在绣娘的带领下,首先到高引铺村丝堂里祭拜了嫘祖,丈夫张葛又给她们制作了欧丝的工具,她们利用春秋养蚕的间隙和夏天不养蚕的季节,每天风雨无阻,起早贪黑的到高引铺村学习欧丝、织丝、纺线、织绸技术。经过三年的学习,三姐妹勤劳肯干,心灵手巧,学会了欧丝纺绸织布技术的所有本领,回到小店村里,她们又教会了众姐妹。
由于三姐妹勤劳手巧,会养蚕,能织丝,积攒了很多钱,她们又用这些钱救济百姓,所以很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三姑娘死后成了神姑。
西汉后期,王莽与刘秀交战。刘秀兵败,被王莽追捕,跑到东小庄的东边时,三位神姑恰好在这里,看见刘秀跑得大汗淋漓,后边人马步步紧逼,三神姑摘下头上的簪子,在刘秀身后地上划了一道沟,这沟立时变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挡住了王莽的追兵。三位神姑对刘秀说:“你快跑吧!”刘秀就这样逃过了王莽的追捕。三神姑划出来的大河就是现在的西沙河。
刘秀登基称帝后念念不忘三位神姑,为报答她们的救命之恩,专门在这里修庙相谢,并赐名“蚕姑庙”。原来的东小庄村就改名为“蚕姑庙”了。现今人们把三姐妹亲切地称做三姑姑。
蚕姑庙供奉的主神是三尊女神像,面向南:有两尊宫女塑像,左边的拿着蚕茧,右边的捧着丝;下面是一个判官和一个小鬼在两旁陪着。庙原来在庄南,年久倒塌。明朝年间,村民李海的四弟李聚,重新建庙,把庙移到村东,就是现在的庙址。每年元宵节祭神,四乡的男女都到那里去拜三姑娘娘。搜集野史,《农桑杂录》中说:“四孟年,大姑把蚕;四仲年,二姑把蚕;四季年,三姑把蚕。据说正定也有这种庙和神像,祭祀庙会和这里相同。三姐妹按年份掌管养蚕,是代天地育化万物,以使万世百姓有衣穿,那功绩实在和后稷对百姓们恩德一样,应该祭祀她们,使人们不会忘记衣食之本。
到如今,只要蚕姑庙办庙会,开启庙会之前必请小店姜、席、白三姓娘家族长先到庙上,祭拜之后方可起会。而杨店子镇高引铺村绣娘丝堂内仍供奉着嫘祖的神像,绣娘的纺线织布工艺也是千载流传,现在村中创办的绣娘手工坊,有200多名妇女仍然纺线织布,制作衣服鞋帽和工艺饰品,传统织布工艺越发焕发了勃勃生机。
中国乡村旅游网www.zgxclywz.com搜集整理
(扫一扫关注乡村旅游网)
您的景区和产品市场开发需要故事吗,请联系我们15931568991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乡村旅游网
倪屯村民间故事之娃娃亲(2)
倪屯 村民间 故事之娃娃亲 ( 2 )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接上期】杨爽和郭亮掉到冰窟窿里...(837)人阅读时间:2021-03-03三大罪过不容赦,大胃王可以休矣!
三大罪过不容赦,大胃王可以休矣! 原创张立新 乡村旅游网 8月12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 :最近...(393)人阅读时间:2020-09-24故宫五鼠闹神州
故宫五鼠闹神州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 2020 年,农历鼠年注定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从新冠病毒...(428)人阅读时间:2020-09-24传承国学终于有家了——迁安市国学学会
传承国学终于有家了 迁安市国学学会 成立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 8 月金秋,硕果飘香。 8 月...(415)人阅读时间:2020-09-23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沙流河镇、左家
唐山市 丰润区七树庄镇 、 沙流河 镇 、 左家坞镇村名怎么来的? 中国乡村旅游网消息:唐山...(489)人阅读时间:2020-09-23